找到相关内容2477篇,用时9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放生后自己会有什么改变?

    问:放生后自己会有什么改变?   答:放生可以长养我们的慈悲心肠。在放生过程中让我们体会到天地万物率皆平等,皆有感觉,皆具佛性,皆能成佛的真理,使我们慈悲看待每一条生命并且尊重珍惜!从而在生活中戒杀茹素,护生助人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以慈悲看待世间的一切。 要知道佛心就是慈悲,当我们长养慈悲,佛合,诸佛欢喜,自然容易佛感应道交,学佛道业自然容易成就!

    佚名

    |放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10/15312113910.html
  • 美国北加州举办慈济精神研习营 传承静思法脉

    慈悲对静思弟子们的深切期许。...慈济精神研习营安排绕佛、学佛行仪礼仪之美等课程学员们分享心得   2008年6月14至15日,美国北加州西北合心区在圣荷西市Orchard School举办为期两天的2008慈济精神研习营,...

    佚名

    |传承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6/10213525801.html
  • 问:放生后自己会有什么改变?

    放生可以长养我们的慈悲心肠.在放生过程中,让我们体会到天地万物率皆平等,皆有感觉,皆具佛性,皆能成佛的真理,使我们慈悲看待每一条生命并且尊重珍惜!从而在生活中戒杀茹素,护生助人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以慈悲看待世间的一切.要知道佛心就是慈悲,当我们长养慈悲,当我们长养慈悲,佛合,诸佛欢喜,自然容易佛感应道交,学佛道业自然容易成就。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41977597.html
  • 对上师的祈祷——透澈感人的开示

    上师是来自法身金刚总持多杰羌的证悟,其间的传承没有丝毫的毁损或间断,如是意味着,我们对上师祈祷之时,是对那觉悟的祈祷,上师是那觉悟的慈悲,具有加持力,能够真正传递慈悲法身的加持。虽然上师能够将他所有的功德传给弟子,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地生起这些功德,决定在我们的信心对上师的祈祷。 对上师祈祷之时,并非在对一般人的祈祷,上师不是他所看起来的那个样子,上师是那本初的、慈悲的法身金刚总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141483069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何谓名法色法?

    地研究《阿毗达摩藏》;在此我只能简要地回帕奥禅师答而已。名法(精神现象)包括所。有八十九种,包括善心、不善心、果报唯作所有五十二种,包括: 通一切所,如触、受、想、思、作意、...分成四类,即业生色、生色、时节生色食生色。 至于十二缘起当中的名色这一支,根据经教的方法,这里的「名」是指果报与其相应所而已,不包括善心、不善心、唯作它们的相应所。这里的「色」主要是指业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何谓名法色法?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191388918.html
  • 善人、慈悲喜舍——阿含解脱道次第之一(1)

    阿含经》 二七 多闻圣弟子慈俱,遍满一方成就游。如是二三四方,四维上下,普周一切,慈俱,无结无怨,无恚无诤,极广甚大,无量善修,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。如是悲、喜、舍俱,无结无怨,无恚无诤,...不断五盖恼心,慧力羸,为障碍分,不趣涅盘。善摄其,住四念处,慈俱,无怨无嫉,亦无瞋恚,广大无量,善修充满,四方、四维、上、下一切世间。慈俱,无怨无嫉,亦无瞋恚,广大无量,善修习充满。如是修习...

    空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847840.html
  • 方立天:中国佛教心性论哲学范畴网络

    体系的范畴,论述其涵义实质,并揭示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。也就是要通过研究心性论体系的思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,来把握整个体系的结构内容。   中国佛教心性论是以和性两大范畴为基点,向多方面展开的:的内在外在展开,性的内在外在展开,以及心性的联结展开。这种辐射式的展开涉及了心性论的各个方面,从而交织成心性论不同层次的范畴网络结构。  性是一,还是二?这是佛教内部长期探讨争论的问题之一。归纳起来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4359808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请慈悲开示“明心见性”的重要性?

    rdquo;   是性之用,性为之体,离性无心,离心无性,心性不二,是名明心见性,见佛性不可再称为众生,见性者以性为用,行住坐卧,施为动作,不染尘生心,得自在故。不见佛性依旧凡夫因地,起居生活,语默动静,生心染尘,不自在故。见性即见佛,佛是我作, 离心别无佛, 离佛别无心,佛平等,即佛、佛即。众生不见性,始终离性觅,累劫终不得佛。   般若三昧经云:“佛(梵语buddha)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174812157.html
  • 第十五届“生活禅夏令营” 7月25日:传灯——最动人的光明

    行进,灯灯相传,相连,古佛道场,烛光闪烁,沉浸在一片金色琉璃中。   轻风徐来,烛光摇曳,忽明忽暗,每一位捧灯的营员都用手小心的呵护烛火,如同呵护对美好未来最真诚的向往,慧灯互传,光光相映。看着那微弱欲灭的火焰,感受着掌心的温暖,体悟着佛法的智慧慈悲,营员们的脸上渐渐浮现出虔诚、宁静、祥和的神色。   在释迦牟尼的佛号中,在暮鼓的轰鸣中,手捧莲灯的法师和营员慢慢走向舍利塔,点点烛光汇成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传灯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7/09181212499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‘纵经百千劫,所作业不亡,因缘聚会时,果报还自受。’是定业不可逃也。小净土文中又有‘承佛慈力,众罪消灭’之句,是定业可转也。二说如何解说,才能圆融?又永嘉大师‘了则业障本来空,未了应须还宿债...

    ,可否作以上二说之注释。(钟钧梁)   李炳南答:业由心造,业由心转,定业不可逃者,是造业之不转也,乘佛慈力罪灭者,是佛合转业也。不转者,业缘增上,因缘生法,故得熟果。转业者,不造新殃,无缘不生,久故断灭。偈云,众罪如霜雪,慧日能消除,又云,心若亡时罪亦亡,亡罪灭两俱空,理无矛盾,本自圆融。永嘉大师歌之了字,即空慧也。...

    李炳南

    |析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511813061.html